副局长检查公务员考试考点 ♂
公务员考试一般分为国考和省考,其考试地点安排也不同,具体参见国家或者各省份当年的公务员招考公告,具体如下:
1、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和个别较大城市设置考场。报考人员应按照准考证上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报考银监会、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特殊专业职位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人员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直辖市。报考中央对外联络部等部门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人员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北京。
2、省(市)公务员考试:省考的笔试考点安排是根据所报的单位,一般是在该单位所属地级市进行考试。
扩展资料:
1、公务员考试时间:2002年起,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工作的时间被固定下来,报名时间在每年10月中旬,考试时间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周末。省、直辖市、自治区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由各地自行决定并组织实施,部分地区每年在上、下半年各组织一次考试,全国大部分地区每年只考一次,省级以下公务员主管部门不组织开展公务员考试。
2、公务员考试方式:各个地方的考试科目都是地方自定的,一般都有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各有不同,北京、山东、浙江、上海和广东等省的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要报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同学要注意查阅当地政府公布的招考简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当下就公务员考试改革的趋势来看,倾向于向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靠拢。
参考资料:国家公务员局_202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公告?百度百科_公务员考试
副市长公务员考试论坛 ♂
您好,中公网校为您服务。公务员职位每年都提供的不一样,具体有哪些职位,要看当年的公务员职位表。新华网评:如何从严治党? 报名咨询专线 报名咨询 1742528852
副市长挂职公务员考试 ♂
在市级或县级国企,要当上公司副职领导才有机会转为公务员;在央企或省级国企,要做到副处级以上才有机会转为公务员。另外,正高级、副高级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机会转为公务员。
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从国有企业职工到行政编制的转变
双向交流
在央企和省属国有企业中,一些高管,尤其是一把手,本身就是行政编制,他们是可以在机关和央企(国企)中进行双向交流的,有时候任职于机关,有时候又任职于央企或国企高层,不少机关的领导之前都有央企任职的履历。
人才引进
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才引进”策略,他们往往独辟蹊径,把北大、清华、人大等名校的博士生、硕士生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直接招引到当地,安排到当地国企或者机关单位任职,这是区别于国考、省考之外的一项特殊的人才招录方式。有些地区“求贤若渴”,比如西部地区、基层等,不通过考试直接进入事业单位或机关任职也不是不可能。
企业转公务员的流程是这样的
一是先到政府行政单位挂职,如科级就到地市级的行政单位挂职科级(一般是副职),处级就到省级的行政单位挂处级(一般是副职),总部的厅级就到省级和地市级的行政单位挂厅级(一半是副职)。
二是看挂职期间的业绩表现,表现好的,地方政府看中了,自己也愿意留在公务员队伍,基本上就可以转为公务员了。如果业绩一般,挂职到期了,基本上是回到原企业单位工作,有的可以得到升职,有的原职不变。笔者所在的单位也是央企,北京总部有个部门的总经理到一个地级市挂职副市长,三年挂职结束,正式转到地市任常务副市长,完成了从企业管理岗位到公务员的转变。
国企干部如何调任成为公务员
1、直接走调任手续,有关单位推荐拟调任人选,再经过组织部门考察、党委开会通过,办理调任手续,国企干部直接成为一名公务员。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央企、省市县国企的领导班子,不适用于中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而且,在市县两级,党政机关公务员去国企任职的情况比较多,国企领导班子调到党政机关任职的情况很少。
2、参加选调考试,由组织部(公务员局)发布公开选调公务员公告,符合条件的国企干部可以参加考试,择优录取,成为一名公务员。
这种方法的适用面较广:一方面,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也能报名;另一方面,达到副处级的国企干部也能报名,包括市级国企的副职领导,省级国企的工作部门副职、二级子公司的副职,央企工作部门下设处室的副职、三级子公司的副职。当然,这种方法的竞争压力是比较大的,本质上是另一种公务员考试。
对于国企、央企中相当于行政编制中的处级以上的国企职工来说,如果他们所从事的岗位是“公务”,而非技术人员、服务人员,那么从《公务员法》的角度来讲,理论上是可以调任到机关取得行政编制的,但理论并不等于现实,往往要求“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少有人在。
副省级公务员考试分值 ♂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国考分值分布具体如下:国考行测副省级以上(含副省级)题型分值分布为:常识判断(10分),言语理解(32分),数量关系/数学运算(12分),判断推理(26分),资料分析(20分)。(地)级以下:行测题型分值分布为常识判断(10分),言语理解(32分),数量关系/数学运算(12分),判断推理(26分),资料分析(20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促进公务员正确履职尽责,建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标签:公务员 考试 国企 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