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考路网(gk6.cn)分享2023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每日一练(9.29)1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3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每日一练(9.2)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2023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每日一练(9.29)1
2、2023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每日一练(9.2)1
3、2023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每日一练(9.30)1
4、2023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每日一练(9.3)1
2023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每日一练(9.29)1 ♂
1. 贾某成立一工作室,专门为他人非法解锁手机,获得手机用户资料,获利10万余元。贾某的行为构成:
A.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B.破坏计算机系统罪
C.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D.非法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1.【答案】D。解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情节严重的行为。这里的数据,不限于计算机系统数据和应用程序,还包括权利人存放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各种个人信息。故本题答案选D。
2. 甲是被告人乙的辩护律师,甲唆使证人丙作伪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教唆罪
B.甲的行为构成伪证罪
C.甲的行为构成辩护人妨害作证罪
D.甲是为了当事人的利益,不构成犯罪
2.【答案】C。解析:教唆不是一个单独的罪名,教唆他人实施什么犯罪,就以什么罪名论处。所以A项不选。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伪证罪的主体仅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不包括律师,所以B项不选。《刑法》第306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供、出示、引用的证人证言或者其他证据失实,不是有意伪造的,不属于伪造证据。这是《刑法》对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具体规定。本题中,作为辩护律师的甲唆使证人作伪证,构成辩护人妨害作证罪。所以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C。
3. 唐某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唐某构成:
A.盗窃罪 B.贪污罪
C.不犯罪 D.介绍贿赂罪
3.【答案】D。解析:介绍贿赂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唐某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唐某构成介绍贿赂罪。故本题答案为D。
2023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每日一练(9.2)1 ♂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的要素的是:
A.法律概念 B.法律事实 C.法律规范 D.法律原则
1.【答案】B。解析:法的构成要素有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故本题答案选B。
2. 下列不属于我国现有法律部门的是:
A.宪法及其相关法律 B.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C.民法商法 D.行政法规
2.【答案】D。解析:法律部门,又称为部门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现在主要有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7个法律部门,这些法律部门还包括一些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是从立法层次上来划分的,不是法律部门之一。故本题答案选D。
3. 关于宪法规范的特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宪法规范规定的是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具有根本的创制性,是国家各种具体制度的最终根据及渊源
B.宪法规范的内容广泛,涵盖了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
C.宪法规范原则性强弱与适应性强弱成反比,与对社会实际调整功能强弱成正比
D.宪法规范具有稳定性
3.【答案】C。解析:宪法规范原则性强弱与适应性强弱成正比,与社会实际调整功能强弱成反比。C错。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A、B、D项很明显是正确表述。故本题选C。
2023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每日一练(9.30)1 ♂
1. 我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境外的存款,应当依照国家规定申报,数额较大、隐瞒不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由所在单位或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该条款涉及的罪名是:
A.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B.玩忽职守罪
C.窝藏罪 D.隐瞒境外存款罪
1.【答案】D。解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窝藏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隐瞒境外存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故意隐瞒不报在境外的存款,数额较大的行为。题干中的罪名是隐瞒境外存款罪。故本题答案选D。
2.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交国家的罚没财物或者其他国有资产,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应判为:
A.受贿罪 B.挪用公款罪
C.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D.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概念。受贿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交国家的罚没财物或者其他国有资产,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故本题答案选D。
3. 下列不能由行政法调整的是:
A.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公民依法拘留
B.税务机关对违反税法的纳税人依法加收滞纳金
C.交通警察对违反交通法规的公民依法给予处罚
D.某行政机关与某商场订立办公用品买卖合同
3.【答案】D。解析: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包括行政机关相互之间、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关系。ABC均属于行政管理活动,受行政法调整,而D项中虽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和商场,但此时行政机关并非在从事行政管理活动,而是在从事民事活动,因此不受行政法调整,而受民法调整。故本题答案选D。
2023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每日一练(9.3)1 ♂
1. 以下不能体现宪法的本质的是:
A.宪法是统治阶级根本意志的集中反映
B.宪法是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集中反映
C.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D.宪法是法律之法律
1.【答案】D。解析:宪法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国政治力量(其中主要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全面的集中的体现,是统治阶级根本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集中反映。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2. 宪法效力指宪法作为法律规范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性。关于我国宪法效力,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侨居国外的华侨受到中国宪法保护
B.宪法的效力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领域
C.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首先源于宪法的正当性
D.宪法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没有约束力
2.【答案】D。解析:选项A说法正确。侨居国外的华侨仍具有我国国籍,身份上是我国公民,受到我国宪法的保护。选项B说法正确。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宪法的空间效力都及于国土的所有领域,这是主权的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的,也是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决定的。因此,我国宪法的效力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领域。选项C说法正确。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首先源于宪法的正当性,即宪法是社会共同体基本规则,是社会多数人共同意志的最高体现。选项D说法错误。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法院的审判活动也必须遵守宪法与法律。因此本题选D。
3. 宪法是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确认民主制度,反映着________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
A.民族 B.阶级 C.政党 D.宗教
3.【答案】B。解析:宪法不是全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它只是在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的那个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因此宪法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体现的是阶级力量的对比。故本题答案选B。
2023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每日一练(9.29)1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23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每日一练(9.2)1、2023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每日一练(9.29)1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标签:宪法 法律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