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文段结构梳理 ♂
行文脉络,指的是文章的结构,也能从侧面体现出作者写作的思路。从文章创作的角度来看,最为常见的行文结构被形象地比喻为“凤头-猪肚-豹尾”,“凤头”和“豹尾”短小精炼,能够吸引读者,而“猪肚”内容丰富,能够充分论证作者的观点,只有提炼文章的精华,才能找准文章的重点。因此,在公务员考试的言语科目中,行文脉络同样是梳理文段重点的技巧。
在阅读言语文段的时候,要边读边梳理文段的结构,从而确定文段的重点,这样才能在选择选项的时候少一些纠结,多一些坚定。在不同的题型中,行文脉络的用法也不尽相同:
在下文推断中,行文脉络可以帮助我们找寻文段结尾的主要话题,如果文段是“分-总”结构,那尾句在文段中是最为重要的,是对前文的总结,一般会在尾句中出现关键话题,可以根据尾句的关键话题来确定选项;在语句填空中,如果是“总-分”结构的文段,放在段首的句子一般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如果是“分-总”结构的文段,放在段尾的句子一般起到了总结前文的作用,根据句子的不同作用可以确定相对应的选项;在语句排序中,如果选项给出的首句中出现了总括全文的观点,这样的句子适合放在文段的开头,如果给出的句子是解决问题的对策,那么这样的句子不适合放在文段的开头,而更适合放在文段的中间或结尾。我们通过两道题目来感受一下行文脉络在不同题型中的用法:
【例1】当前,由于全球贸易蛋糕的“缩小”,部分经济实体借“反倾销”,“特别保护权”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近年来,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欧盟、美国等贸易实体对华贸易一直存在巨额逆差,他们对此选择了日益强硬的态度,相关的贸易摩擦日见增多。
根据这段文字,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着重讲述:
A.全球贸易“蛋糕”如何减小
B.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
C.部分贸易实体的经济情况
D.中国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应对贸易摩擦
这是一道下文推断题,文段是“分-总”结构,在文段的结尾提到了在贸易出口中容易产生贸易摩擦,因此“贸易摩擦”是文段尾句的主要话题,四个选项中提到“贸易摩擦”的只有D选项,因此锁定D选项。这属于根据行文脉络确定文段尾句的主要话题,从而得出答案。
【例2】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A.⑥⑤③②④① B.⑥②④①⑤③
C.⑤③②④⑥① D.⑤②③④①⑥
这是一道语句排序题,观察选项,需要在⑥句和⑤句中来确定首句,⑥句中的“这”如果放在首句会出现指代不明的情况,因此排除A、B选项,⑤句中引出了话题“北欧”和“北大西洋暖流”,其他的句子都是在论述大西洋暖流和北欧的关系,因此⑤句属于文段的总句,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继续观察C、D选项,⑤句中引出了话题“被大西洋暖流”,而③句继续论述“大西洋暖湿气流”对生物的影响,和⑤句的话题保持一致,因此⑤③为绑定的句子,因此,选择C选项。这属于根据行文脉络来确定语句排序题目中的首句,从而帮助我们来选择选项。
综上所述,在阅读言语文段的时候,要梳理清楚文段的行文脉络,根据行文脉络来确定文段的核心话题或者是句子的正确位置和作用,从而帮助我们解答各类题目。希望这一技巧对各位的备考有所帮助,也提前祝愿各位考试成功!
2023年5月20日
公务员考试文段重点 ♂
在公考考试中,片段阅读是一种必考题型,这类题的最大特点就是文字量很大。相信这是很多考生比较头疼的事情,甚至有些考生直接就选择放弃。这真是非常的可惜,因为在片段阅读考的较多的一类题属于主旨观点题,这类题在考试中其实是比较容易掌握的题目。主旨观点题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我们明确整个文段的主要意思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那我们解题的核心思路就是分析整个文段来体会整个材料的主要意思,然后比对选项去选择符合文段的主要意思的即可。那在考试中,总分式的材料分布也是经常考察的类型。通俗的说就是整个材料先是给出观点或者表明作者的态度,后文对观点或者作者态度的进一步论述的文段类型。这种题目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主要是把握住观点,对观点进行同义替换。但是在备考期间还是要求各位考生对后文论证的形式应该由更为明确的认识。在国省考行测考试中,总分文段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 提出观点——举例论证【例1】政府当然应该接受批评,但批评的基础应该是事实,而不是谣言。如城管,你可以批评授权过度,也可以批评一些地区没有将城管纳入体制编制带来的执法倾向的不当。但在网上整天发一些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没有准确事实描述的图片故事,就不是一种正常的批评。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政府应该接受人民的合理批评B.只有走正规的渠道,批评政府才能奏效C.批评政府应该有理有据,遵循事实D.批评政府不能靠煽动民众情绪【解析】C。分析材料我们发现整个文段围绕政府部门和批评这一话题展开论述。首句告诉我们政府应当接受批评,但是要求批评应该基于事实。接下来论述了城管这一具体的事例来强调是城管是可以接受批评,但是利用一些没有准确事实、没有地点的图片故事进行批评就是一种不正常的批评。那这句话其实仍然是强调批评应该是基于事实。所以发现整个文段是后文是举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论证。所以我们主要把握首句的意思即批评政府的时候应该要有事实依据。A选项强调批政府面对批评是要接受,强调政府的态度,题干并未涉及,排除。B选项强调批评如何做才能达到效果,由文段无法得知,排除。C选项强调批评政府需要注意批评的内容应该符合事实,符合文段的主要意思,保留。D选项强调批评政府不要去煽动民众情绪,而文段主要是强调批评政府的内容来源应该正式的问题,所以也是偏离文段意思,排除。二、 提出观点——原因分析【例2】许多具体的“传统”基本上还是经验的积累,实该细剔细辨才是。尽弃传统,尽废古制,实属不智。毕竟,老祖宗一路都有各自的“创新”,尤其那些传承至今的制度、措施,得到历代认可,其身后都勾连着“不得不然”的原因,急匆匆一刀革去,痛快自然痛快,只是跟着就是吃苦头了,最后还是一脸尴尬地将其请回来。这段文字的大意是:A.传承至今的古制都蕴含着各朝各代的创新B.要审慎地对待历史流传下来的制度、传统C.现代社会要创新就需要去古革新D.古代所有流传下来的传统都不宜丢弃【解析】B。整个文段都是围绕对待传统的态度展开论述。第一句指出对待传统应该细剔细辨,全盘否定传统是不明智的。接下来强调老祖宗各自的“创新”,尤其是能传承的东西都是得到历代认可,一刀子革去,后期还是要重新找回来。可以看出这句话是通过分析原因的方式来说明面对传统不能全盘否定,应该认真细致的分析对待。A选项,定位于材料的第二行“老祖宗一路都有各自的“创新””这句话,可以发现选项表述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并非属于文段重点,排除。B选项要审慎对待传统就是强调对传统应该细致、小心,符合文段主要意思,保留。C选项强调要去创新,去革新。这与文段所表达的意思不符,排除。D选项强调所有的传统都要保留,材料中强调细剔细辨,并非都要保留,排除。三、 提出观点——具体阐述【例3】当前,人们往往简单地将“积极老龄化”理解为“老有所为”,但其真正含义远超过后者。通常,我国“老有所为”的主体主要是老干部、老专业科技人才、老知识分子等,但他们只是老年人中的一部分。“积极老龄化”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群体的,不仅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要“积极老龄化”,普通老人也要“积极老龄化”。“老有所为”着重强调老人“参与”的一面,“积极老龄化”还强调“健康”和“保障”以及三者之间有机统一和结合,参与社会仅是“积极老龄化”的一个方面。这段文字意在阐明:A.“积极老龄化”比“老有所为”内涵更丰富B.“老有所为”和“积极老龄化”的主体不同C.“老有所为”比“积极老龄化”更重视参与D.“积极老龄”概念长期被误读的根本原因【解析】A。整个文段都是围绕“积极老龄化”和“老有所为”展开论述。第一句指出将“积极老龄化”真正含义远超过“老有所为”。紧接着以二者所面对的对象以及所强调的内容来展开论述说明“积极老龄化”真正含义确实远超过“老有所为”。所以文段重点是第一句的观点。A选项指出“积极老龄化”就是比“老有所为”内涵更丰富,符合题干主要意思,保留。B选项强调二者的主体不一致,属于文段非重点部分,排除。C选项强调二者参与度的比较,材料并未涉及,排除。D选项强调“积极老龄化”被误解的原因,题干并未涉及,排除。通过上述题目的讲解,相信各位考生对于主旨观点中的总分文段功能有了更为清楚的理解,后期各位考生还要通过题目的练习加以巩固,相信会有一定进步!
公务员考试文氏图逻辑判断 ♂
论证推理分为前提假设型、支持型、削弱型、因果型、解释型等。破解方法分为三步:从选项中寻找答案。得出答案不是盲目的去思考,而是带着问题到选项中去寻找,通过排除不符合选项得到正确答案。同时,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不同的题型,解题关键有所不同。前提假设型的题目,题面论证肯定是不充分的,存在逻辑漏洞的,需要我们从选项中去寻找答案。支持型的题目,需要我们寻找的是能够证明题面结论正确的选项。削弱型的题目,要求我们寻找的是能够证明题面结论错误或者与之相反的选项。因果型的题面,必须谨记正确答案只能从题面论述中直接推出来,不能增加主观的想象和任何条件。解释型的题目,所选择的答案必须能够解决到题面矛盾的。 标签:强调 批评 积极 老龄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