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经典范文 ♂
申论教案第一讲 考试大纲(申论部分)解读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第二讲 认识“申论”和“申论考试”教学目的: 了解申论的含义和本质,掌握申论考试的特点和形式的要求,明确申论考试的目的。一申论的含义、本质(一)申论的含义 1申:表明、申诉(自己的观点)。古代有“申文”下级向上级呈报的文书。 2、申叙:向上级申诉意见 申说:详细说明观点 申明:郑重说明观点(表情严肃) 3、论: 议,议论,“凡语言循其理,得其宜,谓之论”。 深思,谋虑,“坐而论道——论道,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评论,辨析 (二)、申论的含义: 对给定材料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 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 间的逻辑关系。 (三)、申论的本质:根据特定的事实, 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过程。这个过程即人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阶段,认识和实践 统一的阶段。 二、申论与策论、议论文、给定材料作文 的异同点 (一)相同点:都要用文字表达自己的 观点 (二)不同点: 1、策论的特点 策:即册,把问题写在简册上,让考 生回答。政策、策谋、对策策论:国家对 知识分子寻求关于一些重要问题的对策 的一种形式 特点: A、题目只规定文章的内容,不表示肯 定或否定; B、对重大问题展开讨论; C、考查应试者的理论思考、道德品质、 思想境界、思想感情、权力观、地位 观、利益观; D、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E、给定的材料只有一个题目; F、结构上,概括、分析议论、对策 G、形式上,议论文、公文 H、针对性不强(讲大道理,大方向,大思路,大问题) 2、议论文特点: 一般性议论文(媒体的评论性文章) 理论性议论文(从抽象的角度论述问 题的重要性、必要性) 特点:没有给定材料,凭作者的主 观发挥,没有“策”的要求(即使有也不具 体、相对较原则),思想性、理论性、逻辑 性要求高。 3、给定材料作文: 主要用于学生考试,所给材料较简单 (基本一句话),与行政问题无关,形式 非常广泛(记叙、说明、议论、续写、 扩写、缩写),需解决什么实际问题。申论考试 申论考试的含义:人事部大纲规定:国家选拔录用公务员的一种测评手段,是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 (今天的申论考试与汉代的“策论”有相似之处,古代优秀的“八股文”实际上是古代申论的典范之作) (一)申论考试的性质: 是能力的测试。 (二)申论考试的目的: 1选拔一定的人才 2使公务员写作考试更结合政府机关工作实际 (三)申论考试的特点 1内容广泛,形式灵活内容(给定的背景材料)涉及社会各方面 2、形式: 概括部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中的一种或综合文种 方案部分:应用文 议论部分:议论文或公文 3、结合实际,针对性强(有现场感) 4、答案的不确定性:没有统一、唯一的标准,只能综合地、全面地、分等级地测定 申论命题基本的特点 时代性 任何一年《申论》的命题都富有时代色彩,选择的题材都与当年的社会热点有关,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按照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四位一体划分,即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按国考规律,更多关注涉及民生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 公共性 《申论》的命题涉及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公共性的社会问题,《申论》的命题只有在处理公共性问题上才变得有意义和价值,因此,《申论》考试的的选题都是涉及的公共利益。在历年《申论》考试中,选题主要是从民生的角度来展开的。 消极性(问题性) 《申论》的命题涉及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消极性的社会问题,主要立足解决问题的角度来展开的,要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必须客观存在问题才能着手于解决。所以《申论》出题者主要选取消极性的社会问题来考察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非敏感性 《申论》的命题涉及的问题基本上都是非敏感性问题,一般不会涉及人权、民主政治、军事、国际关系等重要敏感性问题。命题主要从政府所要履行的经济、社会职能的角度来选择题材。《申论》命题的发展趋势 2000年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对我国人才选拔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11年度的考试大纲出现了少量的变化,考查的项目和有关要求也做出了调整,但《申论》考试的本质未变,《申论》考试已经形成了相对的稳定性。 (一)从内容上来看,申论试题最根本的特征是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问题)两个实质部分组成,其中提供给定资料又是申论之所以被称为“申”论的必要条件,正是给定资料提供了展开引申性论述的基础,使申论考试区别于其他写作类考试。 (二)从形式上来看,给定资料的主题与问题的设计方式、提问角度规定了试题的总体主题,使申论考试题材表现出两个鲜明的客观特征,一为话题的政府工作相关性,二为话题的可操作性,尽管10年来社会热点呈持续增多趋势,但与政府工作无关和不具可操作性的话题,基本不在命题范围。 (三)从选题角度和题材的时效性来看,国家级申论考试内容并不一定与当年的热点严密对应,却与国家长期性、持久性的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重合,特别着重体现国家政策中调整、改革、创新性的方向,昭示出明显的宏观导向。(四)申论考试的试卷结构1、注意事项——提醒考生注意的相关问题 2000—2006年,《申论》考试与传统选拔人才考试不同,《申论》的产生主要考查参加公职考试人员对问题的发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较多,时间要求以110分钟为准。 2007—2010年,《申论》考试主要考查参加公职考试人员的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加大了分析问题的考查力度。时间要求以150分钟为准。2、给定材料——考生“申论”的主要依据 1、“给定材料”字数变化:2000年《申论》材料字数为1390字,2009年6524字,字数一年比一年多,但近几年基本上可以稳定在6000—8000字之间。 2、“给定材料”材料属性变化:由原来单一的描述性材料为主,到现在的以描述性材料、评论性材料、比较性材料、干扰性材料相到渗透,主要由问题的现象、问题的危害,领导的讲话,记者的评论、业内专家观点、国内的解决此类问题的局限性,国内对此问题解决的先进典型,国外的基本做法及经验,网友的观点及评论等等,明显加大了对材料把握的难度。 3、“给定材料”材料主线变化:2000年—2008年主要反映的是社会的一个问题,称为“单主题”材料,2009年—2010年开始出现“双主题” 材料,进一步加大了《申论》考试的难度。如2009年,材料以“产业升级”和“粮食安全”构成的双主线。3、申论(作答)要求——考生“申论”的技术规范 1、“作答要求” 题量的变化,2005年以前,题量一般由三个,2006年后,题量增加到4—5个,增加了分析问题的题型。 2、“作答要求”具体要求的变化,2007年前,公务员考试没有具体根据职位的要求来分类答题,2007年开始还针对不同的岗位性质出现了“选做题”,使人才的选拔更具有针对性。 3、“作答要求”字数的变化,2005年前,作答字数主要是1300—1600字左右,2006年后,作答字数主要是1500—2000字左右; 4、“作答要求”题目类型变化,原来,国考提问比较单一,主要是归纳题、对策题、综合题,近年来,国考除了归纳题、对策题、综合题外,还增加了改错分析题、选择分析题和引述原文分析题等。(五)申论考试的主要环节1审读材料:基础性环节,读通、读懂,明白材料“说”了什么,怎么说的。2概括总结:找出主题或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主要问题。3提出对策:依概括的方面、层次,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案。4进行论证:全面阐述、论证自己的理解、观点、知识、理论、思维、文字表达诸能力的综合表现。(六)申论考试的评分标准(略)(七)申论考试之忌 1、忌“偏”(偏激、偏心) 2、忌“离”:偏离材料和与主题分离, 离开题目给定的身份答题 3、忌“散”:主题不明、逻辑混乱,缺 乏系统性 4、忌“虚”:空泛,缺乏操作性,抓不 住要害,概括模糊 第二讲 申论考试审读材料能力训练 一、概述 1、审核材料的含义: 根据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对给定材 料进行阅读、审核、分析、理解、把握、 确定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主 要问题,为回答问题做准备。基本要求是:读通、读懂 2、申论考试给定材料的内容、特点、形式 A、内容:涉及面很广,政、经、教、科、文、环、社等。 B、特点:杂乱元素的一堆半成品。 3、形式:①围绕一个中心的(具体问题、案例)的相关材料、事件、根据、观点。 ②围绕热点问题横向摘录组合而成的材 料。 4、审核材料的要求: A、基本要求:全面理解和掌握材料的内 容,把材料进行分类、总结、归出其中的 内在联系,把具体问题上升为反映普遍现 象的观点,并联合到给材料以外的其他事 物进行思考和分析。 B、具体要求: a、把握题旨——主题 主题:有用的、精华的,对全部材料的 高度概括,对材料的内涵,本质的发掘。 b、明确角度——材料表现出来的问题 的出发点——一个或多个角度。 c、吃透字意:领悟深意 字含意:材料所涉及的人、事、物 隐含意:人、事、物的关系和人物和 事件的中介者的态度 d、借助联想,有针对性——把握议论 对象概括的生活现象,针对实际问题。二、申论审读法 1、几种典型的阅读方法略读:提纲挈领,把握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基本结构。精读:字斟句酌,理解、记忆,掌握主旨,攻克难点,深究疑点。速读:“一目十行”,筛选,抓关键词。跳读:专门查找所需材料,有用材料抓题重点、首位句、中心句申论材料阅读(审读)的方法顺序阅读:从前往后读回溯阅读:先看资料后面的要求,后根据要求、目标明确地带着问题阅读把握主题思路,要求考生解决哪些主要问题(完成哪些基本问题) 抓住“段”这个元素 申论材料的“段”(特别是论集式材料)与其他普通的文章的段不同。是材料中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部分以数码或其他方式标识出来普通文章的段是指自然段。a、首段:几乎体现全部材料的要旨所在——提示申论问题和相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话题等的社会生活现象和相应的看法。b、段意:段表现的基本内容——说明或叙述、对话c、段旨——中心思想(主要观点、主旨、主题、论点)其段均有一个主题句(段中主句)在段首或段中或段尾。d、段联——材料段与段之间所存在的逻辑联系,同类关系等。 第三讲 申论考试材料概括能力训练 一、材料概括的含义、难易程度、常见错误 1、含义:根据申论要求,对给定的材料 的全部或部分的主题,内容,观点及反映 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 A、概述内容——问题包括几个方面,几个层次B、概述观点——内容含几个方面的意见、争议 2、难易程度 A、第一级别——容易、主题明确、集中 单一 B、第二级别——中等、主题不够明 确、分散 C、第三级别——最难、主题深藏、必须 深究 3、常见的错误(不当、问题)A、只见一点不及其余(缺乏整体性、全面性) B、只见现象不见本质 C、只见空泛不见重点 D、只见求新不见方向 二、材料概括的基本要求 1、三阶标准A、准——准确,即准确定位、恰当、中肯 B、深——深刻,即寻根求底,掘井及泉,触及本质 C、精——精确,即语言精炼,字字玑珠 2、材料概括的基本要求类型 A、概括段落大意 B、从具体的点到理论要点(具体——一般) C、直接引用材料 D、转化意义(将隐含的意义表达出来) 三、材料概括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基本方法 A、一般材料: a、探查原因 b、辨明关系 c、抓住关键 d、辨别是非 B、复杂材料: a、同中求异 b、异中求同 c、异中叠加 d、互补叠加 2、基本技巧 A、对材料整体概括的技巧 a、角度要准确 b、要素要清楚(五个W) c、顺序要合理 d、主旨要突出 e、详略要恰当 f、线索要明确 g、语言要精确 B、对材料主要内容概括的技巧 a、删繁优简法 b、段落分层法 c、分类列举法 C、概括主要问题的技巧 a、由表及里法 b、逐层深入联想法 D、概括分析主要观点的技巧(分析观点) a、概括相同点 b、概括不同点 c、找出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d、通过时代背景分析观点 e、客观公正、不带偏见第四讲 申论考试提出方案能力训练 一、对“提出方案”的认识 (一) 地位: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 (二) 基本要求: 1、紧扣主要问题,突出重点 2、合情、合理、合法——“一定之规” 3、有针对性、可行性(可操作性)4、“质优价廉”5、应只在指定的身份立场(岗位)上说话 (三) 基本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 1、因果分析(普遍联系) 2、抓主要矛盾 3、抓特殊性二、提出方案的步骤 (一) 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二) 确定目标 (三) 对症下药 (四) 表述方案(对策) 三、注意事项: (一) 强化身份感(个人定位) (二) 具体可操作性 (三) 力求方案最优 (四) 方案要合情、合理、合法 (五) 主次分明、注意重点突出第五讲 “申考”对策分析能力 一、概述: (一) 含义:对给定材料中的某个问题提出 的几项解决对策的正确与否作出判断分 析。 (二) 特点: 1、建立在材料中所提到的问题的正确分 析基础之上。 2、既考查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能力, 又考查考生对材料之外的理论,法律政策 的记忆,掌握应用能力。 (三)、类型 1、形式上: ①对策混淆型:把相关对策混淆在一起, 既要分析A,也要分析B。②对策比较型:把各个类似相近或相反的对策并列出来,要求找出相似性或相异性(合理、不合理) ③观点解释型:寻找理论原理,联系实际 得出意义(启示)④条件辨析型:对命题成立所需条件的考查⑤对策引申型:寻找与实现相应政策的相关的其他措施和其他因素⑥模拟行政型:(行政职业能力的考查,公文的写作应用) 2、内容上: ①观点正确 ②观点错误,以偏概全 ③对错交叉 二、方法与技巧 1、方法 A、认真审题 B、发现问题 a、评论 b、判别 c、考查合理、合情、合法 d、考查针对性、可行性 C、分析问题 a、确定目标(是违背实际还是违背 理论、法律、政策) b、分辨错误形式、前提、结论 c、分析错误的原因 2、技巧: A、注意限制性要求(材料限制、 指令性限制、字数限制) B、考察对策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C、择优选择 D、符合“身份”要求 E、正确论述(论点、论据、论证) 第六讲 申论考试论述问题能力训练 一、概述 1、含义:在透彻理解给定材料的基础上, 针对所给定材料,结合现实,阐述自己的 观点和理解。 2、地位:考查考生能力的综合体现的要 环节。 3、一般形式: A、引申论述:以某一事物、事件作为由 头,引起对相关事物的议论,并得出结论。 B、论辩型论述(驳论):对反面意见进行 辩论,确定自己的观点。 C、评述型论述:在述说的基础上进行分 析评述,述评结合,述事评理,就是论理。D、析理型论述:从提供的材料中辨析出深寓的道理。 二、基本方法技巧要求 1、选好立足点 A、有针对性(强)——给定材料为前提 B、新颖性(论题、论据、角度) C、准确性(理论、判断、语言等) D、前瞻性(敏锐、遇见、洞察力) 2、布好全篇局: A、主题明确——总论点 B、结构完整——引论、本论、结论 C、要素齐全——论点、论据、论证 D、层次清楚——逻辑性强 E、表述规范——准确、清晰、流畅、生 动、简洁 3、奏好三部曲: A、列好提纲 B、拟好题目(需自拟的) C、写好文章
公务员考试申论经典论据 ♂
一篇公务员考试议论文,必须要有论据,必须能够将文章观点论证充实。文章中论证内容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议论的说服力。因此,论据的选择,需要立足题意,立足自己的行文需要,既符合给定材料的核心观点,吻合题旨,又符合自己确定的主题,能够证明和强化观点。大家在具体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反面论证等方法和形式来详细论证,充实文章内容。
公务员考试文章中的论据引用,可遵循“一二三”定律:即一篇文章中最好引用一个事例、两组数字、三处警句。事例能有两个更好,一正一反,可以进行对比,说明错误做法的弊端和采取有效对策的必要性,对事例先述后议,或先议后述,夹叙夹议、对比论证的手法,比单纯的正面论证或反面批评,效果都要好得多。当然这是理想状态的要求,大家根据文章内容和自身储备可以灵活把握。
公务员考试文章议论文是常考题型,所以要求考生都能掌握写作的技巧,这样在考试中就不怕应对了。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及时关注。
公务员考试申论经济类 ♂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包括三个部分:百科知识、应用文写作、命题作文。总分150分:
(一)百科知识
1、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对中外文化,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中外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2、题型要求:考生解释出现在不同主题的短文中涉及上述内容的20个名词。每个名词分,总分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应用文写作
1、考试要求: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和场景写一篇450 字左右的应用文,体裁包括说明书、会议通知、商务信函、备忘录、广告等,要求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2、题型:试卷提供应用文写作的信息、场景及写作要求,由考生根据提示写作。总分 4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三)命题作文
1、考试要求: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写出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现代汉语短文。体裁可以是说明文、议论文或应用文。要求文字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文笔优美。
2、题型:试卷给出情景和题目,由考生根据提示写作。总分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公务员考试申论给分 ♂
由于每个岗位不一样,所以分数线也不一样。
至于每个职位的分数线这个都不是固定的,一个职位的分数线的确定是报考这个职位所有考生从高到底排练,按1:2的比例录取进入面试的名额,如一个职位招聘2人,那么笔试前4名进入面试,第四名的分数就是这个职位的最低入围分数线。
公务员,全称为国家公务员,是各国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的公职人员。在中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职位按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于其职位特殊性,需单独管理的,可增设其他职位类别。
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公务员的知识分两部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包括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框架和基本常识以及本专业的来龙去脉和前后动态。相关知识即指相近或交叉专业的有关知识,这些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本职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提高。
公务员的心理素质指公务员在内部和外部环境作用下所形成的、意志、心理感受等方面。主要包括情绪和稳定性、团结协作的相容性、工作的独创性、面对服务对象的谦和态度、心理的自我调适等。身体素质主要指公务员的体力和适应力,公务员必须具备连续作战的精力,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参考资料
公务员考,不考.新华网[引用时间2018-5-2]
公务员考试申论绝佳素材 ♂
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茅以升、于敏,这些科学家的事迹是特别棒的,其实可以写进作文里面去。
标签:材料 考试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