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问答

排列组合计算公务员考试(排列顺序公务员考试)

[本站 排列组合计算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排列组合的基本计数原理有两个,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下面对于这两点进行一一解释:加法原理即分类时采用的计数方法。也就是说,当完成一件事情,分成几类情况时,把每类方法数相加得到的就是总方法数。乘法原理即分步时采用的计数方法。也就是说,当完成一件事情,分成先后几步时,把每步方法数加乘得到的就是总方法数。那么什么是分类和分步?很多人在这里很…

排列组合计算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排列组合的基本计数原理有两个,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下面对于这两点进行一一解释:加法原理即分类时采用的计数方法。也就是说,当完成一件事情,分成几类情况时,把每类方法数相加得到的就是总方法数。乘法原理即分步时采用的计数方法。也就是说,当完成一件事情,分成先后几步时,把每步方法数加乘得到的就是总方法数。那么什么是分类和分步?很多人在这里很多都会搞不清楚。咱们举个例子来看一下计数原理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考察频率还算是比较高的。需要注意好的就是发现公务员考试题目的特征,分清楚分类分步,不要因为粗心导致无谓的失分。如果从南京到上海,那么可以坐飞机,可以坐高铁,可以坐汽车,也可以自驾,此时称为分类;如果坐飞机有3个航班合适,坐高铁有4趟高铁合适,坐汽车有2趟都行,自驾游也有1种路线,那么从南京到上海,所有的方法数就是3+4+2+1=10种方法。如果从南京到上海,上海到广州,广州再回南京,整个的行程按顺序分成了3个步骤,此时即为分步;如果从南京到上海有3种方法,上海到广州到4条路线,广州再回南京也有2种方案,那么整个行程,所有的方法数就是3×4×2=24种方法。我们发现分类与分步,一定是不同的、有区别的,它们的区别就在于:能否独立完成此事。第一个例子中,想从南京到上海,飞机、高铁、汽车、自驾,这4类方案,都可以完成这个行程,即分类当中的每一类,都可以独立完成整个事情。第二个例子中,南京到上海,上海到广州,广州再回南京,这是完成整个行程的3步,单独拿出任何一步来,比如上海到广州,这1步,并不意味着整个行程就完成了,即分步当中的任何一步,都不能独立完成此事。计数原理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考察频率还算是比较高的。需要注意好的就是发现题目的特征,分清楚分类分步,不要因为粗心导致无谓的失分。加油!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排列顺序公务员考试

1、场上一般卷子都会提前5分钟发下来,那么在这5分钟的短暂空隙里,大家完全可以利用它来提前阅览如常识判断、类比推理等题目。这两种题型是属于“一次性过”的题目,因为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再怎么想也还是不知道哪个对,对于这样的题目,没必要在上面花费太多时间。5分钟,阅读速快的考生一般可以做6-7道题,这样就相当你比别人的考试时间多了5分钟。

2、接下来,正式开始答题了,这时应该选择自己熟悉的题目,或者说不需要太费脑子的题目,比如言语理解,因为刚开始考试的时候,大家都比较紧张,情绪紧绷,导致逻辑分析能力降低,反而,凭感觉的言语理解能力反而比较准,言语理解大部分可能还是需要语感的。所以,此时做言语理解题是比较好的。当然,阅读速度是需要大家平时练习的,有的考生阅读速度很慢,这不仅影响言语理解题,也照样影响到逻辑判断和资料分析题。

3、言语理解+常识+类比题,这三个题型做完了,相信绝大多数考生已经进入考试状态了,心态也平和了,此时再来做逻辑和资料分析题目就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出考生的水平。而时间上,也有大半的时间来做题,自然可以不用着急时间太过紧张。而对于数学运算,建议大家最后做,因为这个题型是比资料分析更难把握时间的题目,即便平时的数学基础很好的考生,到了考试依然会被一道数学运算题耽误很长时间,得不偿失。相反,资料分析则是相对来说,容易把握时间和难度的题目。

标签:考试   方法   上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公考路网立场,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k6./wenda/3761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