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问答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理论(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点)

[本站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理论♂行测考前必看常识:2018两会知识点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题目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考点颇多,考生们记忆起来比较困难,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对2018两会知识考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查看原文行测常识判断冲刺要点梳理…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理论

行测考前必看常识:2018两会知识点

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题目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考点颇多,考生们记忆起来比较困难,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对2018两会知识考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查看原文

行测常识判断冲刺要点梳理

常识判断一直以来是广大考生比较头疼的地方,本文在总结了近年来常识判断的常考知识点基础上,对今年法律部分可能考察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中公教育专家希望能够给广大备考的考生提供有效的参考...

>>>查看原文

行测备考干货:盘点十组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句子——“他的日子越来越美轮美奂了”“在抗震救灾前线,解放军官兵首当其冲,英勇参加救援的战斗”……可是这样的用法真的是标准无误的么?如果去翻开我们的《新华字典》,你会发现“美轮美奂”只能用来修饰建筑物的高大雄伟,“首当其冲”不是第一个冲上去而是首先受到攻击或伤害的意思。那么在生活中类似的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哪些呢?中公教育专家跟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

>>>查看原文

行测备考中不能错过的常识考点

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题目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考点颇多,考生们记忆起来比较困难,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对一些常识考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查看原文

行测定义判断题经济常识分享

近年来省考行测定义判断这部分的难度在不断增加,考察学科范围涉猎广泛,以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在熟练掌握解题技巧的同时,应该加强一些常备的必备学科知识,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介绍一下在定义判断中各学科的常识会以哪种形式考察(以经济学类为例)

公共物品:分为两大类,即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一般认为...

>>>查看原文

行测备考:这些古诗你还记得多少

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文化知识涉猎非常的广泛,除了一定会考察的数学、语文之外,政治地理生物、历史物理化学等等都会有所涉及。对于一些本身不擅长的科目,丢分不会感觉到很可惜,可是若是在一些本来应该会的知识点上丢分就说不过去了。可能有的同学会感觉纳闷,我说的到底是什么知识呢?没错就是中公教育专家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大家对你初中高中学过的语文书里的古诗词,还有多少印象?那些经典名句你还记得多少呢?...

>>>查看原文

公考行测常识备考: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近来电视及网络中各种诗文类的综艺节目如火如荼,今天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一下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查看原文

行测常识积累:2024年为什么是“戊戌年”呢?

狗属于十二生肖之一,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所以明年准确的来说应该叫做“戌狗”年。

那为什么明年又是“戊戌年”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下我们国家对年代的另外一种纪年方法。...

>>>查看原文

行测常识题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查看原文

行测常识题库:何谓哲学的“矛盾”

初学哲学的考生在接触到“矛盾”概念时,通常学习起来有难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习惯用生活中矛盾的概念取代其哲学概念,则会造成认知上的不准确。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就“矛盾”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

>>>查看原文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点

2020国家公务员常识判断“正常的”做题技巧谈常识判断技巧很多都是在实在不知道这个知识点的情况下去总结的一些提高蒙题正确率的方法,想在前面几篇就先提一下,后面我们再来总结正常的做题技巧。本篇想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找“题目题干与选项关联性”来提高正确率的方法。例1: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持这种理念的人会认为以下哪项最真实( )A.一棵树B.勾股定理C.人的照片D.关于马的概念解析:本题选B。本题是2024年真题。我们先来看题干,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存在的,那么不变的事物就是真正存在的,这里最核心的就是“不变”这个词语,我们再来看选项,树是要生长的肯定是变化的,勾股定理是既定的几何定理,不会再变的定理,人的照片也是会变旧发黄的,马的概念肯定会不断完善的,毕竟人的认知会不断地更新。所以分析下来离“不变”最近的观点便是勾股定理,所以选择B。例2:下列情形中,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A.十四周岁的张某,贩卖冰毒克B.十五周岁的李某,因过失导致他人伤残C.二十周岁的周某,醉酒后殴打他人致人重伤D.三十五周岁的聋哑人宋某,入户盗窃现金5000元解析:本题选B。本题为2016年真题。先来看题干提到“不负刑事责任”, 那么立马反应出有实际年龄限制,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己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14周岁—16周岁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对这个界限不是很清楚,那么直接来看一下选项表述,二十周岁、三十五周岁没有特殊情况明显成年了,肯定要对自己行为负责,先把CD选项排除了。再来看A、B选项表述,年龄属于差不多的,一个是贩毒,一个是过失,明显贩毒非常严重啊,肯定要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啊,而B选项还解释了是过失,所以肯定选B。语言文字真的很神奇,稍微有一点不同便能解释出很多含义,就能代表很多东西,做题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关注题干和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到最符合语意的选项。

标签:常识   判断   知识   周岁   原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公考路网立场,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k6./wenda/2818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