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问答

国家公务员行测真题(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内容是什么)

[本站 国家公务员行测真题♂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请点击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了解考情!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报考等7个非通用语职位的人员,还将参加外语水平考试。报考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

国家公务员行测真题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请点击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了解考情!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报考等7个非通用语职位的人员,还将参加外语水平考试。报考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特殊专业职位的人员,还将参加专业考试。面试一般采取结构化面试或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有的单位会同时采用两种面试形式。

【备考用书】国家公务员6套装(行测+申论+模行+模申+历行+历申)、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申论、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申论热点标准表述与命题预测、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数量关系(最新版)等。

建议您提前备考,根据考试内容、历年考题范围选择备考教材、真题、模拟题、预测题、专项指导等复习资料。制定备考计划、掌握考试技巧!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内容是什么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内容一共包括5部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

全部为客观性试题,共135-140道题,考试时限为120分钟。常识判断大概20题,言语理解与表达大概40题,数量关系大概15题,判断推理大概40题,资料分析大概20题。

考试题量大,考试时间紧凑,这就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用较快的解题能力,无不需要在备考期间多加练习。国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查范围包括:常识,涵盖政治、法律、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言语理解与表达,包括以下3种题型:阅读理解(短文阅读、文章阅读)、词语表达(选词填空、词语替换)和语句表达(病句判断、歧义辨析、长句判断、选句填空);数量关系(数字推理、数学运算);判断推理(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定义判断、事件排序)以及资料分析(文字资料分析、表格资料分析、统计图形分析)。

以上就是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内容是什么的解答,如果想要了解或者学习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

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总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满分是100分,分数按照百分制计算。考试时间是120分钟,考试时间安排在上午的9:00-11:00。行测试卷主要是由客观选择题组成的,题量比较大,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题目,需要考生有良好的分析能力,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不仅是考行测,也会考申论申论考试满分也是100分,申论的考试时间比较长,考试时间是3个小时,申论考试主要是主观题的考试,考试的试卷主要由给定材料、注意事项、考试问题组成的,考试题型主要包括综合分析题、归纳概括题、提出对策题、贯彻执行题、文章写作题等,文章写作题一般就是大作文题,需要考生根据材料和自己的理解完成一篇议论文或者是说明文。申论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满分多少

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时长

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答题时间120分钟,副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职位考135题,市(地)级及一下机构和行政执法类机构职位考130题。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一、常识判断(共20题,参考时限15分钟)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参考时间35分钟)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和目的等。

三、数量关系(副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职位共15题,市(地)级及一下机构和行政执法类机构职位考10题,参考时限15分钟)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用题型有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种。

四、判断推理(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用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种。

五、资料分析(共20题,参考时限20分钟)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文字、数字、图表等统计性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标签:考试   公务员   判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公考路网立场,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k6./wenda/2763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