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考路网(gk6.cn)分享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之数量关系:浅析事业单位考试中约数倍数的应用1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之数量关系:相遇追及问题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之数量关系:浅析事业单位考试中约数倍数的应用1
2、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之数量关系:相遇追及问题1
3、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之数量关系:空瓶换水问题1
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之数量关系:浅析事业单位考试中约数倍数的应用1 ♂
最近各类事业单位的公告频出,相信很多小伙伴也在暗自努力,朝自己心仪的岗位进发。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想要在考编大军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付出不懈的努力。在数量关系的做题过程中,熟练掌握约数和倍数的应用技巧,很多时候就可以帮我们提升解题效率,简化计算流程。
1、某小区的一条马路呈L型,由两条线段构成,一段长175米,一段长125米。为了小区业主夜行方便,小区物管拟在这条路上安装路灯。计划在两段路的相交处和尽头各设一个路灯,并且要求相邻两个路灯间的距离都相等(且均为整数米),那么安装在这两段路上的路灯至少多少个?
A.12 B.13 C.14 D.15
【解析】答案:B。相邻两个路灯间距离相等且均为整数米,则其间距既是175的约数,又是125的约数,即175和125的公约数。又要求路灯数尽可能少,即相邻两个路灯的间距应该尽可能大,即应该是175和125的最大公约数,为25。长为175的路上,分成的段数为175÷25=7;长为125米的路上,分成的段数为125÷25=5,因为路的两端和相交处均要求设置路灯,所以最终路灯数应该为段数加1,7+5+1=13,所以选B。
2、一块长为48米,宽为36米的长方形试验田,要划分成等大的正方形小区域,则至少能分成多少个?
A.3 B.4 C.7 D.12
【解析】答案:D。由于划分的正方形边长相等,所以划分的正方形边长既是48的约数,又是36的约数,即48和36的公约数。又要使划分的正方形小区域尽可能少,则正方形的面积尽可能大,即边长尽可能大,所以求48和36的最大公约数,为12。所以长可以划分为48÷12=4份,宽可以划分为36÷12=3份,一共4×3=12个,所以选D。
3、一个班的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分别按6、8和12人分组,学生都正好分完。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至少有多少人?
A.24 B.32 C.36 D.48
【解析】答案:A。兴趣小组人数可以按每组6人分,则总人数是6的倍数;按每组8人分,总人数为8的倍数;按每组12人分,总人数为12的倍数。综上总人数为6、8、12的公倍数,求人数尽可能少,则为6、8、12的最小公倍数,为24,所以选A.
4、甲、乙、丙三个办公室的职工参加植树活动,三个办公室人均植树分别为4、5、6棵,且三个办公室植树总数彼此相等。问这三个办公室总共至少有多少职工?
A.37 B.53 C.74 D.106
【解析】答案:A。由题意可知甲办公室植树总数为4的倍数,乙办公室植树总数5的倍数,丙办公室植树总数为6的倍数,三个办公室植树总数彼此相等,则每个办公室植树总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还是6的倍数,即为4、5、6的公倍数。求职工数尽可能少,则职工植树总数尽可能少,即为4、5、6的最小公倍数,为60。则有:甲办公室职工数=60÷4=15人,乙办公室职工数=60÷5=12人,丙办公室职工数=60÷6=10人,总共职工数=15+12+10=37人,所以选A。
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之数量关系:相遇追及问题1 ♂
在事业单位联考考试中,行测是属于常考科目,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题型多、题量大、时间紧。其中数量关系部分对于大多数学员来说,一直是比较头疼的,甚至有一部分学员是直接放弃的。其实,数量关系也有一部分题目,我们在短时间内,是能应用一些方法解决的。而今天教育将为您介绍一种题型——相遇追及问题。
一、知识铺垫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N×l=速度和×相遇时间(N表示相遇的次数,l表示圆周长)
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
N×l=速度差×相遇时间(N表示相遇的次数,l表示圆周长)
二、例题展示
【例题1】甲、乙两人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同时从A点出发逆时针方向跑步,同时丙从A点出发顺时针方向散步,丙第一次遇到甲后又用时20秒遇到乙,再过100秒后第二次遇到乙。假设甲、乙、丙均匀速前进,且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之差的 ,问:丙的速度是多少?
A.0.5米/秒 B.0.8米/秒 C.1.0米/秒 D.1.2米/秒
【答案】A
【解析】解析:由100秒后乙、丙再次相遇,可知100秒内两人共跑一圈,二人速度和为400÷100=4米/秒。则乙、丙首次相遇是出发后的400÷4=100秒,甲、丙首次相遇是出发后的100-20=80秒,甲、丙速度和为400÷80=5米/秒。故甲、乙速度差为1米/秒,又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之差的1/2,则丙的速度为0.5米/秒。故本题选A
【例题2】甲、乙、丙三个学生在学校跑道上晨跑,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出发,在他们前面有另外一个学生丁正在慢跑,甲、乙、丙分别用了2分钟、3分钟、4分钟的时间追上了丁,已知甲的平均速度是160米/分钟,乙的平均速度是120米/分钟,那么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分钟?
A.110 B.100 C.90 D.80
【答案】B
【解析】解析:设丁的平均速度为x,则依据题意有2×(160-x)=3×(120-x),解得x=40,所以起跑之前的距离差为2×(160-40)=240米,所以4×(V丙-40)=240,得V丙=100。
【例题3】某部队排成一列纵队进行急行军训练,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步行前进。通讯员从队尾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小跑赶到队首传达命令,其传达命令时与部队行军保持同速并用时2分钟,且命令传达后立即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小跑返回队尾,全程共用时22分钟。该纵队的长度为( )米。
A.630 B.750 C.900 D.1500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方法一,设纵队的长度为x米,根据题意可知通讯员从队尾跑到队首属于追及问题,从队首跑到队尾属于相遇问题,可列出方程:x÷(200-100)+x÷(200+100)+2=22,解得x=1500,故选D。
方法二,由题干可知,通讯员从队尾跑到队首属于追及问题,从队首跑到队尾属于相遇问题。由于纵队长度一定,而时间与速度成反比,则通讯员从队尾跑到队首与从队首跑到队尾所用的时间比为(200+100)∶(200-100)=3∶1,则通讯员从队尾跑到队首所用的时间为(22-2)÷(3+1)×3=15分钟,故该纵队的长度为15×(200-100)=1500米。故本题选D。
通过以上例题的展示,相信广大考生也了解了此类题目的题型特征,希望各位考生多加练习,教育伴您一路前行。
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之数量关系:空瓶换水问题1 ♂
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数量关系一直是很多同学头疼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时间短,来不及做。但是从近些年全国各地事业单位的考试趋势来看,数量关系题目呈现的特点往往是题目简短,难度不高,结论性的小题型出现频次较多。掌握这一特点,在准备题目的时候,对于数量中一些结论性较强的题型可以多做准备,记住结论,拿来就用,会是节省时间的好办法。接下来分享一个数量关系的典型题型——空瓶换水问题。
【题型特征举例】
商店规定6个空瓶可以换1瓶水,小张现在10个空瓶,最多能喝到几瓶水?
答案是2瓶水。先用6个空瓶换1瓶水,喝掉之后,手里还剩10-6+1=5个空瓶,看似不能再换水,其实可以跟商店借1个空瓶,凑够6个空瓶再换1瓶水。当喝完这瓶水时,再将空瓶还给商店。但是实际分析问题的时候,在哪个环节去借空瓶,借几个空瓶,非常不好把握,一步做错,就会导致结果不正确,所以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一般会这样思考:6个空瓶=1个空瓶+1份水,简单整理,5个空瓶=1份水。所以10个空瓶最多可以喝到10÷5=2瓶水。
【基本公式】
假设N个空瓶换1瓶水,M个空瓶最多可以喝到M/(N-1)瓶水。
【例1】12个啤酒空瓶可以免费换1瓶啤酒,现有101个啤酒空瓶,最多可以免费喝到的啤酒数为?
A.10 瓶 B.11瓶 C.8瓶 D.9瓶
【解析】:12个啤酒空瓶换1瓶啤酒,等价于12-1=11个啤酒空瓶可以喝到1瓶啤酒,故所求为101÷11=9.X,最多为9瓶。选择D项。
【例2】某啤酒厂为促销啤酒,开展6个空啤酒瓶换1瓶啤酒的活动,孙先生去年花钱先后买了109瓶啤酒,期间不断用空啤酒瓶去换啤酒,请问孙先生去年一共喝掉了多少瓶啤酒?
A.127 B.128 C.129 D.130
【解析】:根据题意,共喝掉的啤酒数量=购买的数量+换取的数量,购买的数量为109瓶,喝掉之后剩余109个空瓶,用这些空瓶最多可以再换109÷(6-1)=21.8,即21瓶。所求为109+21=130。选择D项。
数量关系并非所有题目都那么难,备考的时候还是注重题型的积累,掌握基本的结论和解题方法,遇到题目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
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之数量关系:浅析事业单位考试中约数倍数的应用1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之数量关系:相遇追及问题1、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之数量关系:浅析事业单位考试中约数倍数的应用1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标签:数量 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