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考路网(gk6.cn)分享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组织结构1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类书与丛书的区别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组织结构1 ♂
在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的考察中,管理职能中的组织职能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每次考试都会涉及到相关的知识点,而在组织职能中,组织结构属于常考的考点。而且这一部分在考察的时候大多是比较灵活地对六大组织结构各自的优缺点进行考察,所以在平时复习的时候需要各位考生去理解性的识别记忆。
一、直线制结构
直线制:最早最简单的集权式单线式结构。
1、特点:垂直领导,组织中的管理者拥有绝对的管理权。
2、优点:沟通迅速;指挥统一;责任明确。
3、缺点:容易出现累积性失控。
4、适用范围:适用于小型组织,特别是一些现场作业的组织。
二、职能制结构
职能式:多线式结构。
1、特点:以职能为基础专业化分工。
2、优点:分工细,有利于专业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3、缺点:多头领导,不利于统一指挥。
4、适用范围:在现实中不太常用。
三、直线职能制结构
直线职能制是结合了直线制与职能制的优点。既保证统一指挥,也有专业分工。但职能部门在这里的作用是来帮助管理者分担工作,不能对下级部门发布命令,就避免了职能制的多头指挥的缺陷。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组织结构。
1、优点:统一指挥,严格责任制;
2、缺点:缺乏横向沟通,不利于协调。
3、适用范围:中小型组织。但是当企业产品多元化,跨地区跨国发展时不适用。
四、事业部制结构
1、特点:以产品、地区、利润或顾客为划分依据,形成相对独立的事业部的组织结构形式。它表现为,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是一种分权式管理结构。
2、优点:(1)独立,分权,灵活,适应性强。
(2)各分部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有利于培养管理人才,有利于个人的专业和技术发挥最大化。
3、缺点:
(1)因独立分权容易导致分部权利滋长不容易控制。
(2)不能有效利用总部资源。
4、适用范围:适用于产业多元化的大型企业,例如一些跨国企业。
五、矩阵式组织结构
1、特点:总原职能部门结构中抽调组织人员去完成临时任务或临时项目,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具有双道命令系统,结合了以职能为基础和以产品为基础。
2、优点:
(1)加强了横向联系,利于沟通和协调。
(2)灵活性强。
3、缺点:
(1)由于其存在灵活且临时,所以不够稳定。
(2)双重命令和双重领导容易导致多头领导,违背统一指挥。
4、适用范围:需要集中专业人员完成的工作项目。
六、虚拟网络型
1、特点:拥有核心的技术,将不具备的功能外包,和外部其他组织达成契约合同,形成关系网。
2、优点:
(1)投资少,最大化利用外部资源。
(2)适应性灵活性强。
3、缺点:
(1)业务不稳定,可预见性较差。
(2)透明度高,不利于商业保密。
4、适用范围:拥有核心信息技术的小型组织。
对于管理学中六大组织结构,考生们着重于对各形式的优缺点混淆区分上,特别是直线职能制和职能制的区分,矩阵制和虚拟网络型结构的特殊性进行重点把握。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类书与丛书的区别1 ♂
一、丛书与类书
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一定都经常遇到一种文学常识题,比如中国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中国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其实很多同学心里都会存在疑问,类书和丛书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二、区别
1.编纂方式不同:丛书是以概括汇编,类书是分类纂集。
2.形式不同:丛书是一部成套大书,类书是类似今天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
3.内容不同:丛书对书籍是全文辑入,类书只对原文进行部分或片段地辑取。
4.作用不同:丛书可以解决大部分资料问题,类书为查找资料起索引作用。
5.影响不同:丛书对现代图书编纂的影响大于类书,是更有生命力、更为后人重视的图书编纂形式;类书奠定了中国现代百科全书的基础。
三、具体书籍
中国的丛书,一般认为始于南宋,俞鼎孙、俞经的《儒学警悟》可算为丛书的鼻祖,它刻于1201年,以后各代多有编纂,比较有名的丛书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其中《四库全书》的部头之大,堪称中国古代丛书之最,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约九亿九千七百万字。当时,《四库全书》没有刻印,全书只缮写七部。曾分藏于清代的七大藏书阁。《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卷帙最大的丛书﹐共7.69亿字﹐以经﹑史﹑子﹑集 4部分类﹐故名《四库全书》。
类书在编纂过程中,大多直接采录原始文献。由于兵火水灾等因素,一些图书因此失传。由于类书中保存了有关资料,通过辑录佚文,往往能再现图书内容。如《太平广记》中引用古书达500多种,多数已失传,许多珍贵资料正是由于《太平广记》的引用而得以保存。而《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分析之长征1 ♂
一、长征的背景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遭到失败,红军开始长征。
【补充:从1933年至1934年10月之间,蒋介石调集大量的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在红军中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占据了统治地位,不合理的战略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最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最后1934年10月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二、长征的始末
1、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地区同红2、红6军团会合。10月17日,中央红军由雩都(今于都)南渡贡水。
2、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长征路线
(1)主要路线∶江西出发——渡过于都河——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
(2)经过省份∶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份为14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2、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
【补充:按现在行政区划,将红军长征经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15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青海、甘肃、河南、湖北、宁夏、陕西】
三、遵义会议
1、概况∶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2、历史意义∶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从幼年达到了成熟。
四、长征相关诗作
1、七律·长征(毛泽东1935年10月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1935年2月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试题讲练】关于长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四次反围剿失败
B.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
C.长征时期红军的三大主力是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D.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均发生于长征期间
【解析】答案为A。在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这是长征的直接原因。答案A符合题意。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时期,红军三大主力分别为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均发生于1935年5月,都是红军长征期间的著名战役;答案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组织结构1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类书与丛书的区别1、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组织结构1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标签:长征 结构 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