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问答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秦灭六国,中国实现大一统1(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简述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1)

[本站 今天公考路网(gk6.cn)分享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秦灭六国,中国实现大一统1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简述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本文导读目录:1、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秦灭六国,中国实现大一统1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简述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1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简述西周的主要制…

今天公考路网(gk6.cn)分享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秦灭六国,中国实现大一统1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简述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秦灭六国,中国实现大一统1

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简述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1

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简述西周的主要制度1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秦灭六国,中国实现大一统1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秦灭六国,中国实现大一统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历史:秦灭六国,统一全中国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一时间,泱泱中华大地,风云变幻,烽烟四起。处处有凶险,也遍地是英雄,既有侠骨柔肠的仁义之士,也有阴谋算计的狡诈奸雄。自古乱世出英雄,有一人,挺身而出,吞并六国,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那么大家对于秦国如何消灭六国、实现大一统的国家了解多少呢?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挥师灭韩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长驱直入,俘虏了韩王安,在韩国故地设置了颖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县),韩国宣告灭亡。韩国的灭亡是秦统一战争全面展开的标志。

  二、破赵逼燕

  秦灭韩之后,第二个目标就是赵国。公元前229年,赵国接连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秦始皇再次命王翦、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王翦施行反间之计,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大肆诽谤李牧等人,说他们要谋反,促使赵王将李牧杀害。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攻克邯郸,俘获赵王迁,占领赵国本土。接着挥师北上,屯于中山(河北定县),逼近燕国。

  三、攻破燕国

  秦军逼近燕国,引起燕、代一片恐慌。燕国的太子丹收容秦国叛将樊于期,并通过燕国勇士田光结识了刺客荆轲,企图刺杀秦始皇,但荆轲未能杀掉秦始皇,反而激起了秦始皇对燕国的愤怒。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都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

  四、占领魏地

  秦军攻克燕都蓟城后,把打击的矛头指向了魏国。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去攻打魏国。王贲看到大梁城地势较为低下,又离黄河、鸿沟不远,遂令秦军开渠,将黄河、鸿沟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个月后,城垣崩塌,秦军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魏国灭亡。

  五、大举伐楚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军攻楚。李信轻敌冒进,先胜后败。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亲请老将王翦,令率60万大军伐楚。大破楚军于蕲南,杀楚将项燕,占领楚国大片领土。公元前223年,王翦与蒙武合攻楚都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降服百越之君。楚国宣告灭亡。

  六、吞灭齐国

  楚国灭亡后,秦始皇派王贲率军深入东北,扫除燕、赵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王贲攻占辽东,俘虏了燕王喜。接着攻下代城,俘虏了代王嘉。燕、赵两国彻底灭亡。至此,东方六国中就只剩下齐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王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况下,猝然攻入齐都临淄(山东淄博)。齐王建入秦投降,齐国也被纳入秦国的版图。

  秦王政用不到20年时间,并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550多年的战乱局面,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这个大帝国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古代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例题】

  1. (单选题)秦灭六国,按被灭亡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韩赵魏楚燕齐

  韩楚齐燕赵魏

  C. 韩魏楚燕赵齐

  D. 韩赵燕魏齐楚

  【答案】A【解析】秦灭六国之战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灭韩国是在公元前230年;灭赵国是在公元前229--公元前228年;灭魏国是在公元前225年;灭楚国是在公元前226--公元前223年;灭燕国是在公元前226--前222年;灭齐国是在公元前221年。故六国被灭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2. (判断题)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鲁国是最后被灭的一个诸侯国。( )

  正确

  错误

  【答案】B【解析】秦灭六国分别是韩赵魏楚燕齐。灭韩的时间是前230年,赵是前228年,魏是前225年,楚是前223年,燕是222年,齐是221年,因此最后一个被灭的诸侯国是齐国。鲁国灭亡是在前249年,被楚国灭亡。故本题判断错误。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简述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1

  在公职类考试中,文史常识考查的比重大,还比较广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考查是一大热点。它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选拔标准由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因此本文对古代的选官制度进行详细的阐述,方便大家理解记忆。以下是相关知识点的介绍:

  一、夏、商、周时代:世卿世禄制

  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担任官员的大小贵族必须经国学教育,学习相关礼仪知识方可上任。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在古代曾十分盛行。

  二、秦朝:军功爵

  平日村社各级首领,战时也就是各级军官。战场上军功一录于村社首领名下,普通士兵无论在战争中立下多大功劳都被看作是因村社土地关系而产生的义务,军功不会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秦是推行军功爵制最彻底的国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也最大。

  三、两汉:察举制和征辟制

  察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局面。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是皇帝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四、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因此当士族没落以后,九品中正制也被彻底废除了。

  五、隋唐至清末:科举制

  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持续了1300多年。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来又叫八股。

  【院试】是国家科举考试的最初一级,包括岁试和科试。童生通过岁试,即成为生员,俗称秀才。

  【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秋闱。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又称礼闱春闱。会试取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出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一甲只有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合成三鼎甲;二甲(若干人)为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为赐同进士出身。在三甲内的都泛称进士。

  【试题再现】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隋代

  B、通过院试即为秀才

  C、乡试又称秋闱

  D、通过会试的被称为举人

  【答案】D。解析:A项正确,科举产生于隋代,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B项正确,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C项正确,乡试是在各省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所以又称秋试、秋闱。D项错误,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会试取中的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而举人是指被乡试正榜所取的书生。故答案为D选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简述西周的主要制度1

  在公职类考试中,文史常识知识常常被考到,其中关于中国古代制度的考查是一大热点。因此本文对西周的主要制度进行简述,方便大家理解记忆。以下是相关知识点的介绍:

  一、分封制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西周灭商后,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春秋战国时,适应中央集权的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秦始皇统一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

  二、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此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三、井田制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作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

  四、礼乐制

  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就连如何称呼死,不同等级的贵族也不一样,帝王死后被称之为驾崩,诸侯死后被称之为薨,卿大夫死后被称之为卒,士死后被称之为不禄,平民和奴隶死后被称之为去世。这样严明的礼乐制度,影响力后来的几千几千年的文明。礼乐制规定了五礼,即: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

  五、西周选官制度——世卿世禄制

  世卿世禄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称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在古代曾十分盛行。

  【试题再现】礼乐制是西周时期区分社会等级,维护高低贵贱秩序的制度,下列选项中属于礼乐制五礼的有()。

  A、吉 B、嘉 C、宾 D、军

  【答案】ABCD。解析:周灭商后,西周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实行四大制度: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其中,礼乐制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文化制度。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礼乐制规定了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A项正确,吉,是指吉礼,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B项正确,嘉,是指嘉礼,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C项正确,宾,是指宾礼,接待宾客之礼。D项正确,军,是指军礼,师旅操演、征伐之礼。故本题答案为ABCD。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秦灭六国,中国实现大一统1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简述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1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秦灭六国,中国实现大一统1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标签:制度   公元前   古代   中国   基础知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公考路网立场,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k6./wenda/11678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