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问答

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历史(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国文化)

[本站 今天公考路网(gk6.cn)分享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历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国文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本文导读目录:1、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历史2、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国文化3、公务员考…

今天公考路网(gk6.cn)分享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历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国文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历史

2、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国文化

3、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国的神山

4、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国近代史

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历史

近年来,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的题量一直维持在120道,各部分题型的考查重点及题量分布略有变化,试题的综合难度有所上升。我们在深入研究河南真题的基础上,总结了河南行测考试各个部分的命题特点,并结合公务员考试的整体发展变化情况,帮助大家从整体上认识河南公考,把握备考方向,提升学习效率。

下表是近三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的基本情况。

2010-2023年河南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型题量分布表

第一部分?真题特点分析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1.与往年比,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总题量逐步增加至40题。考查题型却相对稳定,包括逻辑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三种。

2.逻辑填空主要考查成语和实词,以两空和三空为主,整体难度有所上升。从考查形式看,实词+实词、成语+成语、实词+成语组合形式均有涉及,且对成语的考查力度明显加大,成为了逻辑填空考查的重点。

3.片段阅读部分以主旨观点型题目、细节理解型题目为主要考查题型,难度与往年持平。且词句理解型题目、推断下文型题目也均作为考点出现,考生需要对此引起注意。

4.语句表达主要考查语句连贯,包括语句排序和语句填充两种题型。

二、常识判断

1.常识判断总题量为20道,全部以单选题形式考查。

2.常识判断中,人文、政治、法律等为常考知识。其中政治常识的考查又以时政热点考查居多,考生平时需要积累时政常识。除此之外,考试中开始出现糅合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题目,提高了常识判断的难度。

三、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部分的题型与2011年考试相同,仍然以数学运算为主,没有涉及对数字推理的考查,题量为10道。

2.近两年,由于数学运算成为数量关系的唯一考查题型,为保证考试的整体水平,数学运算部分的难度有所提升,考查题型以和差倍比问题、行程问题、统计问题、利润问题、几何问题为主。更加注重对解题方法和思维分析过程的考查。

四、判断推理

1.在2023年的考试中,判断推理部分总题量减少为35题,与2010年相同。

2.图形推理题量为5道,考查题型以传统的视觉型、九宫格和古典型为主,考查的知识点涵盖了图形特征、数量关系、图形组合等。

3.定义判断题量为10道,均为单定义判断。考查学科的范围广泛,涉及管理学、法律、社会学、科技等多个方面,考生并不需要具备专门的理论知识,只要紧扣题干即可解答。

4.逻辑判断部分延续以往的考查趋势,以可能性推理和必然性推理为主。可能性推理主要考查加强型、削弱型、结论型、前提型等。

5.类比推理题量为10道,以两词型和三词型为主,而对当型题目则较少涉及。

五、资料分析

1.总题量为15道,且该3则资料均为综合资料。资料内容多与当前经济关;资料数据信息量大,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和计算技巧才能快速准确解题。

2.增长问题、比重问题、倍数问题等仍然是考查的重点题型。

3.涉及计算的题目是考查重点,尤其注重对计算技巧的考查。近几年的考试中,计算题占比较大。

第二部分?命题趋势分析

从2023年河南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来看,河南考试试卷的地方特色不是很明显,预计在2023年公务员考试中,河南省将继续延续这种命题趋势,题目特点与2023年不会有太大差别。行测部分将具体呈现以下特点:

一、试卷结构保持稳定

2023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均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五部分题型,预计2023年的考试中也会涉及到这些部分的考查,但其试卷的题型顺序和各部分题量可能会有略微的调整。考生在实战中应根据自身备考情况,参照试卷的自然顺序,灵活选择答题顺序。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部分题型将保持稳定

近年来,河南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以考查逻辑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为主,是比较经典的题型搭配。

预计数量关系部分仍以数学运算为主,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不仅要掌握基本题型,更加要注意掌握合理、便捷的解题方法和培养自己的思维分析过程能力。

判断推理部分也稳定考查图形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类比推理、四种题型,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offcn考生在复习时要重点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考试中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快速解题。

中公教育专家预计资料分析部分重点考查题型依然稳定在文字资料、表格资料、图形资料、综合资料上,在强调计算技巧的同时兼顾考查应试者的计算能力、信息提取能力,这也是资料分析的一贯命题思路。

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国文化

古人记月常用系数法,或以孟仲季命名季节三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国的神山

一里之内,一村之间,弹丸之地,偏僻之隅,穷山恶水之处,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小第也因为熟记农历公历的几月几号被长辈们表扬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等到年龄稍长,见识稍广,才发现仅仅只是知道些闰年平年的区别,熟记农历公历的几月几号,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完全是两回事。不管长辈们是不是仅仅只是一种对小孩的表扬,小第却确实为自己还记得那种表扬而感到羞愧,并且年愈长识愈广而羞愧愈烈。 可是,谁又没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学的向往呢?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独处幽居、高谈阔论、处世判事都有好处啊。 从高中选择理科开始,地理科的知识就都还给了老师,如果拿一张考卷测试,能得多少分,完全要看蒙的运气。等到大学、工作,地理科的知识更是忘得一干二净,一无所知得跟从来没学过毫无二致。此时,对于地理的理解,都来自于生活常识的解读。 跟朋友聊天,尤其是新认识朋友的时候,经常会聊到兴趣爱好之旅游,去过哪些地方,想去哪些地方,推荐哪些地方……及至介绍山川之貌、城庄之韵、美食之味、风情之态……大概聊旅游时,跟地理密切相关吧。 啊哈,作为一枚深度宅,出城已是不易,更遑论出市,更遑论出省,更遑论出国……那些地方都没有去过,也没有去过几个地方,一无所知啊。于是讷讷不言,怕暴露无知,还徒增笑料。因此也常常因为无话可说而感到格格不入。 贵州的省会城市是哪个城市?佳木斯是不是新疆的?大连是不是挨着上海? 昆仑山为什么是中国第一神山?蓬莱为什么是仙境?瑶池在昆仑山吗?天山和昆仑山是同一座山吗,两者有什么关系?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没有去过,不是一无所知的充分条件啊。 乃至刮风下雨阴晴变化等天气,南风天梅雨季节等气候,是地理,还是天文?在尚不知地理是什么的情况下,无法回答是地理还是天文,更不用说还可能涉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甚至一些细节的问题。 什么是地理?名山大川、名胜古迹,谈旅游时,谈到的地方属于地理吧?!某省某市某座城市某个国家,说来自哪里时,说到的地方属于地理吧?! 什么是地理?大概地球表面的大地、江河湖泊海洋,以及大家居住的城市山庄,就是地理吧。 大众化的地理科学教育主要是初等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教育,包括小学阶段的自然课或科学课,及中学阶段的地理课。 小学阶段的地理知识内容包含在科学课程里,地理知识是科学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到中学阶段,关于地理科学知识的学习则独立为地理课程,而不是小学阶段科学课那样是物理、生物、地理、化学等科学的综合。(此处略过中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历程及中国中国地理课程演变过程及其性质理念等的阐述,有兴趣的同学可自行查阅资料学习。) 从小学科学课程出发,其结构、内容、体例、表述等可以参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从中学地理课程出发,其结构、内容等可以参考《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把内容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几个领域,其中地球科学是主要的地理内容,包括初步认识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的基本状况,初步了解大气运动、水循环、地壳运动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及成因,初步认识地球结构、运动及各种地貌地形等。 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的内容分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大部分,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地球与地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主要内容分为地球与地球仪、地图两大部分,要求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会用经纬度描述地理位置,能在地图上辨识方向、等高线高度、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等。世界地理主要包括海洋与陆地、气候、居民、地域发展差异、区域(大洲和国家)等,要求辨识海陆分布,初步认识海陆变迁,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识别天气符号和天气图等等,掌握主要的气候类型,认识区域、国家及其文化经济状况等。中国地理包括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区域(省份等)等,要求认识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划分、人口与民族、地形与地势的主要特征、河流与山脉、自然资源等内容。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在课程结构方面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课程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模块。选修课分为选修Ⅰ和选修Ⅱ,每个选修课又分为几个模块组织内容。 总之,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地理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 据察,「地理」一词最早见于《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读起来就感觉古代对地理的认识跟天文密切相关。 回顾跟地理相关的古代著作,出名的,一般大家能想起来的,主要有《水经注》、《徐霞客游记》,毕竟郦道元和徐霞客及其著作都是在历史课里都写到过的,有的还在语文课程里读过节选的文章。 除此之外,大家估计还会想到《山海经》,只是不确定该书是地理著作还是志怪传说著作。小第没有读过《山海经》,其实并不知道书里具体讲些什么内容,只是道听途说,大约知道《山海经》的内容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都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大概,说《山海经》是地理著作也没错吧。 《水经注》记载了中国古代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内容主要是水文和人文,被称作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可以说是一位地理学驴友的游记集,内容涵盖地貌、水文及人文等,被称作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 那么,中国古代词义概念上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概念是否是一样的呢?其实不然,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同,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念可以说是「风水学」的别称。大量传世的古书内容,如《地理琢玉斧》、《地理啖蔗录》、《地理五诀》、《地理四弹子》、《地理囊金》等,书名中的「地理」都是风水的别称。 老实说,中国古代地理发达之处也在风水学,简单说就是封建迷信,俗话说的祖坟冒青烟就属于典型的风水之说,以此观之,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为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玄学;深究之,则是古代学者研究「天人合一」之道作用于地球表面或地球内在系统的理论,风是元气和场能,水是流动和变化,居移气,养移体,求的是「天人合一」之道。 现代的「地理」概念则是地理学,地理学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是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其研究对象——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等)相互作用的综合体。(此处略过地理学的发展史、学科体系等介绍,感兴趣的同学自行查阅资料了解。)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公共科目有一科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查的内容有个叫常识判断的部分,其中就包含地理与环境知识,涉及中外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环境方面常识的考查。所以,从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要求,也能知道对地理的理解和掌握的要求。 从初等教育地理课程、各种地理著作、地理学科的发展及内容等角度了解地理概念,从而健全对地理的概念。 地理不是简单的某个地方,作为一门学科,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等。 从内容看,地理学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所以,地理不是简单的某个地方,甚至大气圈、生物圈,还包括人文的部分,即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 《易经》云:「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是既懂占星术又懂风水学(玩笑语)。

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国近代史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中国近代各阶级救亡图存运动一、太平天国运动1. 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在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制度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内容: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意义: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只是空想,无法实施。(2)《资政新篇》内容: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评价: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但未涉及农民土地问题,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未能真正推行。结果由于指挥失误,内部腐败严重以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二、洋务运动1. 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朝内外交困。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的技术。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4.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5.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6. 内容(19世纪60年代-90年代)(1)军事工业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局(崇厚)。(2)民用工业代表: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湖北织布局(张之洞)、汉阳铁厂(张之洞,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3)海军: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央成立海军衙门。(4)新式教育:同文馆建立,举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7.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未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三、戊戌变法1. 背景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的组织下发动了“公车上书”。后在康有为、梁启超的领导下,发动了维新运动。内容严复,译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赫胥黎《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天演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基础。结果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经过百日,被囚至中南海瀛台,以失败告终。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四、辛亥革命1. 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开始。革命过程(1)兴中会:在檀香山,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2)同盟会1905年在东京创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3)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4)武昌起义①时间:1911 年10 月10 日②成果:1912 年1 月1 日,中华民国成立(总统制的共和政体);成立南京临时政府,为资产阶级民主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失败。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评价: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近代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五、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新文化运动1. 背景(1)帝国主义加紧侵略;(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3)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2. 过程内容(1)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2)前期主要内容:提倡民主科学;提倡新文学;提倡新道德(3)后期内容: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4)胡适发表了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3. 影响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 1920年,在上海成立了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称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2. 中共一大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②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③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历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国文化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历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标签:地理   考试   考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公考路网立场,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k6./wenda/27860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