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贤唤醒农村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村人才流失问题严重。部分地区为呼唤乡贤返乡出谋划策,但效果不一。其实,“古人观世道,首重在人心。天地纵多故,此志终昭森。”只有抓住人心才能留住人才。我们呼唤乡贤返乡正是希望依靠他们给传统农村带去激励,唤醒农村人才造福乡梓的心灵。
乡贤是连接传统文化与先进文明的纽带。乡贤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认识深入。一方面,他们生长于传统文化的故土,对传统乡村的“人情世故”了解透彻;另一方面,外出的拼搏让他们增长见识,对先进文化有所了解。改革开放初年,部分地区推行科技种田,虽有农技人员下乡宣传,但昔日的“种植大户”却不屑一顾。这种抱残守缺的做法正是源自传统乡村对先进文化的抵触心理。自古以来,皇权不下乡,真正实现地方治理的不是知县、律法,而是乡绅、乡贤阶层。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阶层瓦解,但传统乡村对其所传达的人格和知识的尊重心理并没改变。其实,“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今天的乡贤历经坎坷取得成功,他们的经历正是村民学习的榜样。通过榜样的带动和新乡贤成功的示例,可以更好地将先进文化引入传统农村。
乡贤是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领头羊”。我国城镇化工作不断推进,但由于资金不足、缺乏引领导致传统乡村中的特色文化无法同现代经济完美结合。其实,外出创业的乡贤大都心系故土,明末战乱掀起了移民东南亚的高潮,这些农民虽然远离家乡,但致富后仍不忘故土,返乡修桥铺路者比比皆是。对农村来说,修桥铺路的善举对农村发展虽然不无小补,但能够真正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才是改变家乡面貌的治本良方。“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乡贤返乡可以带来充足的资金,凭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可以确定发展的方向,而对乡村的热爱更会让他们引领农村经济共同发展。
乡贤是提升农村精神的“增长剂”。古代的乡贤是读书中举的缙绅,今天的乡贤是考学创业的能人。“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乡贤的点点滴滴正为农村精神发展做出良好引领。“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初大学士张英的桐城故居被邻居挤占,家人入京告状,张英作为桐城乡贤没有以势压人,而是让道三尺感化邻居。这种宽广的胸襟感染出桐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情操。当前社会物欲横流,拜金享乐的思想正在破坏传统农村的道德氛围,只有依靠乡贤做出榜样,才能真正确保传统农村精神文明的不断提升。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项羽的返乡是富贵的炫耀,“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返乡是对人才的渴求。今天我们号召乡贤返乡,不是希望他们炫耀富贵,不是希望他们引走人才,而是希望通过树立乡贤榜样,激发农村活力,让传统的乡村尽快步入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