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考点 常识考点 常识 计算机 4000 新疆
山东 监管 秒杀 资料分析 
  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史常识中国古代史必考知识点及试题
发表评论 来源: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编辑:梦想 日期:2018-10-13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主要有距今170万年的元谋猿人、距今80万年的蓝田猿人、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猿人和1.8万年的“山顶洞人”。
 
  (二)氏族公社
 
  距今约五六千年,氏族公社进入繁荣时期。山顶洞人已过渡到氏族公社时期。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分别发明了种植粟和水稻,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文化的居民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和阶级压迫。
 
  (三)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废除“禅让制”,实行世袭制,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在牧野打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和奴隶攻入王宫,周厉王出逃,于是出现了“共和行政”的局面。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四)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公元前36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迅速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实行军功爵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五)思想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时期。春秋时代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进化观。其代表作为《道德经》。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晚年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尚书》和《春秋》。《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主张“民贵君轻”,实行“仁政”;韩非是著名的法家思想家,主张改革和法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兵书,为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所著。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
 
  (一)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建立专制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修筑长城;进军和开发岭南。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汉武帝时期,采取措施全面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上,建立“中朝”制约“外朝”,设置“刺史”以监控地方,削夺诸侯权力,严刑峻法;经济上,把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秦王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在胜利击败匈奴贵族的侵扰之后,为了巩固在战场上取得的成果,始皇又命蒙恬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长城的兴修,始于战国年间,当时,魏、赵、楚、齐、燕、秦等国都筑过长城。汉武帝时期恢复了秦朝的旧疆。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西域三十六国归顺汉朝。
 
  (四)三国鼎立和南北朝形成
 
  公元208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80年至316年中国再次统一。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进入十六国的长期战乱,南方则是偏安江东的东晋王朝。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又为北齐代替,西魏为北周所篡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总称为“北朝”。420年,刘宋取代东晋,此后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南朝和北朝合称为“南北朝”。
 
  (五)对外关系
 
  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由此频繁,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此外我国的铁器、漆器、铸铁和凿井技术也通过此路西传。经此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物产有良马、香料、葡萄、石榴等。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公元166年,大秦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东汉光武帝时,汉朝的铸铜、制漆和冶铁技术传入朝鲜、日本。东汉明帝时,佛教开始在我国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科学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张衡是东汉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汉武帝时制定的“太阳历”,是我国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完整历法。天文观测记录了公元前28年的一次太阳黑子现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东汉的《九章算术》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三国时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西汉时编订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配制的全身麻醉药剂,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至今仍是我国研究古代地理的主要著作。
 
  (七)思想文化
 
  东汉人王充是两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至三国两晋逐渐传播,南北朝时期空前盛行。南朝的范缜著有《神灭论》,系统阐述了无神论思想。东汉时道教在民间兴起,对我国后世文化有深远影响。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汉时期的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顾恺之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被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永和九年,与谢安、孙绰等42人修葺兰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北朝时,山西的云冈和河南的龙门石窟,是我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库。
 
  三、隋唐、两宋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隋唐时期,继续实行并改进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隋文帝时期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隋朝时开凿了古代世界最长的大运河。唐太宗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
 
  唐朝后期随着激烈的土地兼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遭到破坏。780年,唐德宗颁行“两税法”,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后经五代十国,直至宋元和明前期,经久不衰。“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导致全国重心开始南移。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两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棉纺织业崛起于南宋后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北宋金属矿藏的开采量居世界首位。宋朝是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东京郊外建有最早的码头。
 
  随着商业的发展,宋代城市周围和农村的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的贸易集市。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二)对外关系
 
  从隋朝到唐朝,与中国通商往来的国家由十几个发展到70多个。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中日贸易频繁。唐朝和天竺的交往也很多,玄奘西天取经,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代表。我国的造纸术传入天竺,天竺的数学、天文、医学、乐舞和制糖技术传入我国。两宋时期,我国同亚洲50多个国家有贸易关系,海船直接通达的国家和地区有20多个。
 
  (三)科学技术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时,毕?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国最早发明了火药。
 
  僧一行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天文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测算出子午线的长度;编制了《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他创制先进、合理的历法“十二气历”,著有《梦溪笔谈》。李诫是北宋著名的建筑家,其《营造法式》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指定的药典。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在医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并出现罗盘。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四)思想文化
 
  唐代唯物主义思想家柳宗元,批判了天能赏功罚过的宗教迷信。刘禹锡提出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胜天。宋代的哲学思想是程朱理学,朱熹是集大成者,著有《四书集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程朱理学在明清时成为官学。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五)科举制度
 
  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宋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逐渐走向衰败。
 
  四、元、明、清
 
  (一)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共辖,司法、监察互相制约,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各部;设锦衣卫和东西厂,实行严密的特务统治;设置了一套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实行严格的八股取士,禁锢人民的思想。清朝君主专制政治达到了顶峰;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命于皇帝;实行严酷的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元代的行省制度
 
  元政府为管理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作为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后来发展成为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
 
  (三)对外交流
 
  元大都是著名的国际商业大都市。泉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马可•波罗是元时来我国的著名人物,他的《马可•波罗游记》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从1405年起,明成祖派遣郑和前后七次航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壮举。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欧洲的天主教传教士,开始来华传教。利马窦是影响最大的一个,他第一个把孔子和儒家思想介绍到西方,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四)科学技术
 
  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元朝时建立的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明长城堪称世界奇迹。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明后期,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著有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成就,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与其同时代的徐霞客是杰出的地理学家。
 
  (五)思想文化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主要的代表有:明后期的进步思想家李贽倡导绝假纯真、真情实感的“童心说”,明清之际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提出自然唯物论哲学,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提出“通经致用”的人才观。
 
  明成祖永乐年间,政府组织编纂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永乐大典》。全书分经、史、子、集四类,收录明以前古迹七八千种,近23000卷。乾隆年间组织编著了《四库全书》,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类,共收录典籍3000多种。
 
  (六)文学艺术
 
  戏剧:在宋金戏曲的基础上,元代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曲。关汉卿是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代表作是《窦娥冤》。明代最著名的戏剧家是汤显祖,代表作是《牡丹亭》。在徽班、汉调和昆曲等剧种融合的基础上,清朝中后期在北京初步形成了京剧。
 
  绘画和书法:元朝最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是赵孟?,他的画有“神品”美誉。江南画坛出现了以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为代表的“吴派”。清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是“扬州八怪”,其中郑板桥的兰竹图尤为有名。
 
  (七)农民起义
 
  元末农民大起义,主要是白莲教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掀起了红巾军大起义。明朝末年,农民战争首先在陕北爆发,很快形成了以李自成和张献忠为首的两支起义军。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   (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最高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3)意义:   (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   ****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的前提和基础,君主****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中央和君主的绝对权利。
 
 
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1)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修长城、郦山陵、阿房宫)   (2)刑法严苛,赋税沉重,暴政而亡   (3)思想****,焚书坑儒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   1、基础并不同: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一个按地域划分。   2、权利不同:一个是世袭,地方的小王国,一个是皇帝任免的官吏,没有封地有俸禄   3、作用不同:一个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一个能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原因和过程:   原因:皇帝为独裁统治历代都采取削弱相权,分化相权直至废除宰相的方法,以实现君主****。   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用“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   宋代——参知政事,继续分散相权   明代——废宰相,权分六部   清朝——军机处(标志****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评价康熙   1、西南——平定“三藩”之乱   2、东南——收复台湾,设台湾府   3、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   4、东北——收复雅克萨之战,签定《尼布楚条约》   5、汉化政策,   6、加强蒙藏民族团结   评价唐太宗   1、政治上: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民族关系上: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对外关系上: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   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个人品质上: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太宗的评价的采分点   1、政治上:纳谏、用人、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2、经济上:休养生息政策、均田制、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存百姓”思想、   3、思想上:民本思想、慎用刑法、《唐律》的原则   4、民族关系:“战而后和”策略、“羁縻府州”设置、安西都护府、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民族团结政策   5、对外关系:开放政策、大都会、鸿胪寺卿、玄奘取经、兼收并蓄方针、对日本朝鲜影响   科举制的“利”   1、政治上: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2、教育上:促进了教育发展,尤其是文学的发展   3、社会风尚: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作为一种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科举制度的“弊”   1、学科结构看:以儒教思想为核心、为重点,实际上这等同让一个民族“偏科”近千年。“科举”偏文舍理,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假如没有科举制度设置的独木桥,或许中国人自由自在地可以象西方社会一样走向文理均衡的道路,最终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导致了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   2、考试内容看:明清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   学生的思想和创造意识,选拔出来的多是死读书   的奴仆而非真正的民族精英了。   利:   1、政治上: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他们的行政效率   2、教育上:促进教育发展,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3、社会风尚:促成社会上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考试选官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相对公正公平   弊:   1、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被选举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读书人成了统治者的奴仆。   2、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观和偏重社会科学,忽视自然科学的考试制度)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1、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   2、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3、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   4、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影响:1、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代中国科技发达的原因和明清落后的原因?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一)发达原因:1、政治上长期统一局面   2、经济上,农耕经济繁荣   (二)落后的原因:   1、经济上,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科技发展缺乏社会和生产需求的动力   2、政治上,君主****的束缚,阻碍科技进步   3、思想上,教育上八股取士,忽视自然科学的教育,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科技发展缺乏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   4、对外政策:闭关锁国,限制对外交流,阻碍进步   5、文化传统上,“重道轻器”,轻视科技发展,没有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4大发明看出理论不足)
 
东西方科技发展比较:   1、中:重视经验。西:重视实验   2、中:重视综合,西:重视分析   3、中:重视实用,西:重视理论   4、中:重视服务于农业,西:重视服务于工业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相同点;   (1)范围上——都属儒学   (2)主张——都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4)地位影响——都是古代哲学的重大成就   不同点:   (1)对宇宙的构成,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2)道德主张,“天理”为行为规范“内心”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1、中国近现代史   一、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必修一专题二)   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必修一专题三)   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必修一专题四   四、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修一专题五)   五、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二专题二)   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必修二专题三)   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二专题四)   八、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必修三专题三)   九、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必修三专题四   十、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必修三专题五)   十一、人物志(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李四光(选修四单元四、五、六)   五次侵华战争中的三次战争及影响   1、‘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半封——(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2、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资本输出为主取代商品输出为主(经济侵略方式改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侵华工具   中国人民的爱国救国方案和斗争   1、1852—1864年,——农民阶级救国——太平天国运动   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3、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戊戌变法   4、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辛亥革命   5、1915—1919年——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6、1921年——1949年——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的进程   1、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工业   3、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学习西方君主立xx治制度(走日本人的路)   4、资产阶级革命派(孙)——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走美国人的路)   5、资产阶级激进派(陈李)——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和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6、无产阶级(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走苏联人的路)   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历程 
孙中山为维护民主与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   1、1911年——辛亥革命——****清王朝,建立共和国   2、1913年——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   3、1915年——护国运动——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   4、1917年——第一次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维护《临时约法》   5、1920—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6、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   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段   1、(1921——1924年)——建党时期(2个大会1个纲领)   2、(1924——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即“国民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   3、(1927——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者叫“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   4、(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2个战役、1条统一战线1个大会)   5、(1946——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或者叫“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分期?   1、(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1950——1953年)——三年抗美援朝战争   2、(1949——1956年)——八年过渡时期   3、(1956——1966年)——十年建设时期   4、(1966——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5、(1976——1978年)——二年徘徊时期   6、(1978年——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许多关于诚信的故事流传至今。“立木取信”讲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商鞅,在改革的前期为了取信于民,他在国都城南立了一根柱子,承诺谁若将柱子移到城北则奖励黄金十金,民众议论纷纷,但无人敢做;后又将奖金增加到五十金,果然有人半信半疑将柱子搬到城北,商鞅遂赏其黄金五十斤。他由此获得民众认可,最终取得了变法的成功。请问商鞅变法发生在以下哪个时期( )?
 
A.秦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答案】D。解析: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秦孝公重用商鞅推行变法,使秦国很快成为诸侯国中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为秦国最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2.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曾说过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即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政体从秦朝建立就已经确立。以下哪项制度的实施对确立中央集权政体的影响最大(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丞相制度 D.书同文车同轨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专制集权王朝。为了实现“万世一系”,秦朝确立了很多制度来维护这一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确立了郡县制。西周时期确立了分封制,所谓分封制,即“分封建储”,周天子把同姓诸侯王以及异姓功臣分封到各地拱卫王室,职位世袭。在中央政权比较强大时该制度确实能起到拱卫王室的作用,但当王室式微,各地的诸侯王则“占山为王”,甚至“挟天子以令诸侯”,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数百年的混乱局面。秦朝建立之后,确立了郡县制,县令以上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并且不可世袭,从制度上结束了地方诸侯“占山为王”的可能。该制度和三公九卿制、皇帝制、“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等措施共同维护了数千年的中央集权制度。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3.成语是汉语中特殊的一种文字结构形式,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成语“围魏救赵”发生在以下哪次战争中( )?
 
A.长平之战 B.马陵之战 C.桂陵之战 D.巨鹿之战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著名的战事。“围魏救赵”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桂陵之战中。公元前354年,魏国攻打赵国首都邯郸,次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出孙膑、田忌援赵。在作战中,孙膑、田忌等人并未直接和魏军精锐交战,转而围攻魏国防守空虚的首都大梁,魏军被迫从赵国撤军驰援首都,邯郸之围遂解。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4.假如你穿越到古代,以下哪种现象是你可能遇见的( )?
 
A.秦始皇发布以隶书字体写成的诏书
 
B.在汉代的墓葬中放入唐三彩
 
C.李白和好友孟浩然等人一起吃麻辣火锅
 
D.在宋代的夜市上吃烧烤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社会生活场景。题目形式较灵活,但本质上考查的是对各个朝代社会文化习俗的了解。隶书是汉朝的标准字体,秦始皇建立秦朝后确立了“小篆”作为标准字体,故选项A排除;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汉代墓葬中不可能放入唐三彩,故选项B排除;麻辣火锅需要花椒及辣椒等香料,花椒作为调料古已有之,最早见于《诗经·周颂》中,曰:“有椒其馨,胡考之宁”,但辣椒主要原产地位于南美洲墨西哥,在明朝末年传入中国,故唐代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麻辣火锅”,故选项C排除;宋代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晓市、草市、夜市等商业活动场地,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5.以下历史事件按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光武中兴 ②靖康之变 ③开皇之治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光武中兴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统治时期;靖康之变发生在北宋末年,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金军虏到北方,北宋灭亡;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玄宗皇帝时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专题
你可能还会关注的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公务员考试网最新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热门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信息反馈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07-2016 公考路(www.gk6.cn)
Copyright © 2007-20016 www.gk6.cn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