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最重要是打破垄断
邓小平同志曾说:“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国企改革就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现如今改革仍在继续,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牵牛要牵牛鼻子。”国企改革也是如此。要想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关键还在于打破垄断。一方面,由于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垄断行业所带来的积弊逐渐显现,收费高、服务差、效率低等问题层出不穷,给民众的利益和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损害;另一方面,只有打破国企特权,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才能倒逼国有企业自我改良,提高整体经济效率,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价值。
国企改革的道路是漫长的,而民众的信任与支持却禁不住时间的蹉跎。网上有句话说:“这已经不是一个用‘子’多‘曰’几下就能忽悠人的时代了。”今天的“改革”,已经具有了凝聚最后的社会信任的性质,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此,更需要有关部门牢牢抓住“突破口”,破除国企垄断,从根本上推动国企改革的步伐。
打破国企垄断,需要“收放自如”。“收”即收缩战线,牢抓重点,促进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优势大企业集中。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通过调整和改组,使国有经济在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壮大,而在不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逐步退出。例如,在涉及国家安全、自然垄断、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等行业扩大规模;而在其他行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国有经济逐步退出。
“放”即放松对民间金融的过度管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集体、个体和私营等非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国有企业自身改革的深化和企业行为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它的竞争伙伴——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国有经济退出的行业,需要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因国有经济调整而分离出来的富余职工,需要非公有制企业吸纳。正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大量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才形成了良性的市场环境,并逼迫国有企业不断调整自己的市场行为。
国企改革事关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成败,破除国企垄断,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尽管当前国有经济仍存在不少问题,负债、冗员问题仍困扰着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企业,但我们相信再过20年,我们总结中国五十多年改革的经验时,一个布局更加合理、竞争性更强的新国有经济体系将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