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众还沉浸在山东临沂女生徐某因学费被骗离世的惋惜中时,快递企业顺丰公司被曝有“内鬼”通过泄露客户信息获取非法利益,最终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件再次将公众推入信息安全的担忧之中。伴随一系列信息泄露案件的披露,某些掌握公民信息的机构使得公民的信息经过内外勾结的非法渠道,为诈骗分子牟利打开方便之门,也促使原有大水漫灌、广种薄收的传统诈骗方式日渐向针对性极强的“精准诈骗”转变,给公民的财产安全造了成极大的损失。唯有有效打击此类“精准诈骗”,才能保障信息安全,营造良好的社会信息安全环境。
频发的信息泄露事件威胁公共安全,损害群众利益的同时,亦给政府执政管理带来挑战,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理清此类“精准诈骗”背后信息泄露事件的缘由至关重要。一方面,涉事企业因内部管理不善难辞其咎。目前,可能掌握公民信息的机构无非是户籍、民政机关等基于公共服务而存在的公权机关,以及诸如电商、中介、快递等商业机构,一旦在网络信息防火墙等安全设施、内部信息管理权限及制度上存在漏洞或管理不严,就会给外部强攻的黑客,甚至内外勾结的“内鬼”盗取信息留下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监管缺位亦不容忽视。网络的虚拟性,不能使其成为“法外之地”,若对相关企业的信息监管力度不严、对违法泄露个人信息的处罚力度不大,就会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侥幸心理,忽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助长信息泄露的不正之风。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通过网络与外界联系在了一切,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由自己负责和掌握,也被迫交付给了他们。故此,打击“精准诈骗”,保障公民信息安全,亦需要社会、政府以及公民的共同努力。掌握公民信息的机构应重视企业内部管理,以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对信息安全以及相关责任人进行管理和监督;而政府部门也应该树立起全新的安全观,提升对信息泄露案件的查处的能力和力度;同时关注信息安全防范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公众了解信息诈骗常见手段和防范方法,牢记“六个一律”,切实打击“精准诈骗”,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推动信息化的稳步实现。
- 无相关信息